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,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,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
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:::

法規內容

法規名稱: 臺中市政府推展社會福利補助作業要點
公發布日: 民國 101 年 01 月 17 日
修正日期: 民國 113 年 12 月 16 日
發文字號: 府授社綜字第1130365671號令
法規體系: 臺中市法規/社會類/行政規則
圖表附件:
法規功能按鈕區
一、臺中市政府為結合民間力量推展各項社會福利,提昇社會福利品質及
    責信,特訂定本要點。
二、補助對象及項目:
    (一)一般性補助:依臺中市政府推展社會福利補助經費申請項目及基
        準(以下簡稱本府補助項目及基準)規定各該補助項目之補助對象
        及項目。
    (二)政策性補助:由臺中市政府社會局(以下簡稱社會局)依政策需
        要另定之。
三、補助標準:
    (一)一般性補助:依社會局當年度預算額度、申請計畫內容、執行
          能力、本府補助項目及基準規定核算補助經費,申請單位申請
          經常支出經費至少應編列百分之二十以上之自籌款,申請資本
          支出經費至少應編列百分之三十以上之自籌款。

    (二)政策性補助:視預算額度,由社會局依政策需要核定。
    (三)申請計畫自籌經費包括申請單位編列、民間捐款、其他政府機
          關補助、收費(不含社會福利機構對院民(童)之相關收費)
          等。

    (四)有關設施設備補助,不得使用及採購大陸廠牌資通訊產品(含
          軟體、硬體及服務)。
四、申請時間:申請補助案件採事前審核原則,申請單位應依下列規定提
    出申請:
    (一)全年度持續執行之一般性案件,應依年度計畫,於年度開始前二
        個月內提出申請。
    (二)其他一般性案件,於當年度一月、三月、六月、九月提出申請為
        原則。但申請資本支出經費補助新(改、增)建案,應於年度開
        始前三個月及當年度三月底前提出為原則。
    (三)政策性案件得依社會局政策推動需要隨時提出申請。
五、申請程序:
    (一)申請單位申請補助案件時,應依兒少、婦女、老人、身心障礙者
        、社會救助、社區發展等項目,檢附應備文件向社會局提出申請
        。但經社會局預先統籌分配之案件,不在此限。
    (二)依公職人員利益衝突迴避法第十四條規定,受補助單位係屬該法
        第三條所稱公職人員之關係者,需據實表明身分關係。
六、申請單位應備文件:
    (一)計畫申請書。
    (二)公職人員利益衝突迴避聲明切結書。如符合第五點第二款之身分
        者,應附公職人員利益衝突迴避法第十四條第二項公職人員及關
        係人身分關係揭露表。
    (三)其他視個案需要之文件:
        1、如係接受政府機關委託辦理業務者,應附委託契約書。
        2、依相關法規須辦理公共安全檢查之單位,均應檢附公共安全
           檢查合格證明文件。
        3、申請單位應列明全部經費內容,及擬向其他機關申請補助項
           目、金額及核定函。
        4、提出文件為影本時,應於影本文件內加註並簽章切結與正本
           相符。
        5、其他。
七、審查作業:申請補助計畫經社會局審查符合下列各款規定者,依本要
    點相關規定辦理後續審核作業:
   (一)依其行政區域內之整體需求,該計畫應屬必要。
   (二)依計畫內容該計畫執行後可達到計畫之目的。
   (三)符合本府補助項目及基準規定。
   (四)申請單位所應附文件符合規定。
   (五)無重複申請補助情事。
   (六)以前年度無尚未核銷案件,但經社會局審核有正當理由者,不
         在此限。
    (七)申請單位業務、會務、財務健全且正常運作。
八、財務處理:
    (一)設立專戶:申請單位接受補助款後,應存入專為辦理推展社會
          福利補助計畫而設立之專戶存款,計息儲存,專款專用,其由
          專戶存款所產生之孳息及其他收入,不得抵用或移用,孳息應
          於隔年度一月繳回。但每年孳息金額為新臺幣三百元以下者,
          得免繳回。

    (二)核定撥款:由社會局核定計畫編號及補助金額、補助項目,並
          填具申請補助計畫核定表,受補助單位於核銷請款時應填具領
          款收據並註明專戶帳號、統一編號、受補助單位地址、金融機
          構名稱及戶名,加蓋受補助單位圖記或印信與負責人章,由社
          會局撥款入帳。如未設立專戶,應於計畫執行完成後,始得請
          款。

    (三)補助款之執行:
           1、受補助單位其辦理採購,如符合政府採購法所規定之適用
              情形時,應確實依政府採購法等有關規定辦理;採購之監
              督工作,由社會局依法令規定核處。

           2、社會局核定之補助案,如補助金額占採購金額半數以上,
              且補助金額在公告金額以上,申請單位辦理採購招標案時
              ,應依政府採購法等相關規定辦理。

           3、受補助單位應按原核定計畫項目、執行期間及預定進度切
              實執行,其經費不得移作他用,如有特殊情況,原核定計
              畫不能配合實際需要,必須變更原計畫項目、執行期間、
              進度及計畫總經費時,應詳述理由,經社會局核准後方得
              辦理,未提報社會局同意逕予變更者,不予補助該筆經費
              。

           4、經常支出與資本支出經費不得相互流用及勻支。
           5、計畫執行完成時,應將賸餘經費(應註明經常門或資本門)
              連同其他衍生收入(不含孳息收入)繳回辦理結案。補助款
              核銷結案時,實際支用經費總額乘以本案所核定核銷應自
              籌經費比例之積為應自籌金額,如不足應自籌金額者,應
              繳回差額。於必要時,得請受補助單位提出自籌款憑證影
              本或其他支用證明。

    (四)會計作業:受補助經費結報時應詳列支出用途及全部實支經費
          總額,同一案件由二個以上機關補助者,應列明各機關實際補
          助金額。

           1、受補助單位應於計畫執行完成十五日內連同核定公文、領
              款收據、支用單據明細表、計畫成果報告,與必要之佐證
              資料及社會局規定應附之表單辦理結報,並自行保存各項
              經費支用單據,供社會局事後審核作成相關紀錄。

           2、受補助單位自行保存之各項支用單據,應依其主管機關所
              定法規(如財團法人法、社會團體財務處理辦法等)及會計
              制度有關規定妥善保存。

 
九、督導及考核:
    (一)社會局得實地派員考核受補助單位經費收支帳目與計畫執行等
          相關情形,並應依據受補助單位之計畫成果報告辦理書面考核
          。受補助單位應配合考核之相關事項,依考核建議進行改善,
          並得列入後續補助之依據。

    (二)社會局為建立控管機制,得定期或不定期派員實地考核受補助
          單位經費收支帳目、各項支用單據保存情形,必要時可邀請專
          家、學者或業務相關單位人員等,並得委託會計師查核收支帳
          目等相關資料。

    (三)受補助單位拒絕查核,或無正當理由未能提供受補助資料供查
          核者,依其情節輕重,得對受補助單位停止補助一年至五年。

    (四)受補助單位未依規定妥善保存各項支用單據,致有毀損、滅失
          等情事,應依情節輕重對該補助案件或受補助單位酌減嗣後補
          助款或停止補助一年至五年。

    (五)受補助單位未依補助用途支用,對於各項支用單據有虛報、浮
          報、造假,或計畫執行延宕未能積極辦理、補助設施設備閒置
          或使用率低等情事,除應要求受補助單位繳回該部分之補助經
          費外,得依情節輕重,對該補助案件停止補助一年至五年,或
          作為次年度補助額度之依據。

    (六)受補助單位對於各類人員酬勞費(含薪資及年終獎金),應以
          轉帳方式支付,俾利確認如實給薪及核銷,不得以強制攤派或
          其他違反員工意願之方式要求薪資回捐。亦不得向因職務或業   
          務上關係有服從義務或受督導之人強行為之。如發現受補助單
          位有薪資未全額給付或薪資回捐者,自查獲屬實之日起一年內
          不再給予補助,並公布單位名稱;如涉情節重大或經查獲再犯
          者,自查獲屬實之日起二年至五年內不再給予補助,並公布單
          位名稱。

    (七)違反前款規定之單位負責人或業務主管,其新成立之單位自查
          獲屬實之日起二年內不予補助;單位負責人或業務主管為社會
          工作師者,依社會工作師法第十七條之一規定移付懲戒,具其
          他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身分者,通知其所屬公會,且應負相關
          法律責任。

    (八)考核結果評定優良之公務機關,有功人員應予敘獎,執行不力
          者應予懲處;考核結果評定執行績效優良之民間單位,納入相
          關福利類評鑑項目予以獎勵。

    (九)受補助單位所支付之經費,如有不合規定之支出,或所購財物
          不符原核定之目的及用途,經社會局審核結果予以剔除,受補
          助單位得於文到十五日內提出具體理由申復,未依限申復或申
          復未獲同意者,應即將該項剔除經費繳回社會局。
十、其他事項:
    (一)受補助單位應本誠信原則,對所送申請計畫、相關證明文件及支
        用單據之事實及真實性負責,如有不實,應負相關責任,涉及刑
        事責任者,應即移送偵辦。
    (二)本要點所定書表格式,由社會局另定之。
    (三)本要點如有未盡事宜,依其他相關法令規定辦理。